图片:
图片:
图片:
图片:
中华抗倭第一将——汤和
汤和(1362-1395年),字鼎臣,濠州钟离人(今凤阳临淮关)。明朝开国功臣,军事将领,中华抗倭第一将领。淮西二十四将,明朝开国“六王”之一。
汤和于1326年出生在濠州钟离孤庄村(今临淮关镇汤府自然庄),和朱元璋是同乡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),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,他因作战勇敢而被封为千户之职。后给朱元璋写信,邀请朱元璋参加义军。此后,随朱元璋渡长江,占集庆(今南京),取镇江诸战中,屡破元军,累功升统军元帅。
元至正十七年(1357)镇守常州,多次击败张士诚部。元至正二十七年(1367),为征南将军,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。尔后率部由海道人福州,俘获占据延平(今福建南平)的陈友定。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、甘肃、宁夏等地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)封镇国公。洪武二十一年,告老还乡,赐第凤阳汤府(今凤阳县临淮关镇汤府)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,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,朱元璋下诏汤和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,汤和在山东、江浙沿海一带筑城59座,抗击倭寇,保境安民,功绩卓越,成为中华第一抗倭将领。
洪武二十八年(1395)农历八月,汤和病逝,终年七十岁,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,谥号襄武。敕葬凤阳府曹山(今安徽蚌埠曹山南麓)。汤和逝后,其子孙改信国公府为汤氏家祠,朱元璋御赐楹联:千年不朽勋臣府,万古长青信国祠。